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安全技术经济一体化--创新驱动 高效安拆

发布日期:2025-06-20 浏览次数:75

今年1-5月,皖煤矿业公司任楼安装工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安全上,杜绝轻微伤、严重“三违”,实现安全零事故;生产上,提前3天完成承担的朱集西煤矿13502工作面支架主体安装工程,并于4月15日、16日连续刷新集团公司今年省内单日支架安装纪录。

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任楼安装工区锚定安拆生产任务,持续深化“三基”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安拆队伍,以创新驱动发展的不懈努力。

理念引领,筑牢安全发展根基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任楼安装工区始终将安全工作置于首位。结合自身安拆专业特点,提出制定“夯实安全根基,规范岗位操作,推行动态达标 ,坚持一面一策,实现精准安拆”的安全理念,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贯,确保理念深入人心、融入行动。

“我们针对每个工作面不同的安装条件,制定不同的安装方案,在安全上配套不同的安全管理办法,将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不同的环节和工艺上,真正做到一面一策,一面一机制,将每个环节细化到具体岗位,落实到责任人。”任楼安装工区负责人臧恒断说,这套方案经过现场实践运用,实现了工作面安装期间对每个环节的全流程管控,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为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该工区坚定安拆工作面达到一级标准化创建目标。严格对照集团公司相关要求,将标准化落实到每一道工序。对于支架运输、组装、就位等关键工序,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确保工程质量时时达标、处处达标。该区从源头设计上改进任楼煤矿8257工作面“1 + 2”扩安一体化安装工艺,4月18日,成功召开了集团公司综采工作面安装一站式施工现场会。

此外,该工区深知培训是提升一线员工安全技能和夯实企业安全基础的重要手段。为此,他们采取“实操+理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在实操方面,充分利用服务矿井实操基地,选拔技能和技术骨干,开展“大工带小工”现场教学,扎实推进实操演练;在理论学习上,通过区值班人员在班前会上组织每日一题学习,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理论教学,确保所有工种岗位操作人员既懂理论原理,又能熟练进行实践操作,完全适应井下现场岗位要求。今年一季度,该工区在皖煤矿业公司安全培训效果季度考核中荣获第一名,并受到通报嘉奖。

精准组织,打造高效安拆模式

在生产组织方面,任楼安装工区通过一系列科学举措实现了高效安拆。采取岗位固定管理,明确人员和岗位,无论是地面的下料、交料、卸料,还是井下运输、组装硐室作业、支架拆除与就位回收,以及单轨吊操作等,列出15个固定岗位人员清单。通过科学优化岗位流程,让职工在熟悉的岗位上不断提升操作熟练度,做到人岗匹配,成功做到朱集西煤矿13502工作面和任楼8257工作面安装的平行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工区还注重生产计划的细化与考核。将生产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和岗位,致力于打造正规循环作业模式。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控:对上道工序仔细检查,不放过任何细微瑕疵;对本道工序精益求精,力求做到完美;对下道工序全力服务,确保工序之间无缝衔接,保障生产的高效推进。

创新机制,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根据皖煤矿业公司统一安排部署,任楼安装工区负责安装朱集西煤矿13502工作面。面对朱集西煤矿13502工作面安装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该工区积极创新,探索出一系列高效施工方法。

通过改变施工模式,将部分井下作业“搬到”地面进行。对大件车进行改造,使施工人数由6人减少至4人,工期从7天缩短到4天;推行工作面双单轨梁安装工序,在运输机和煤机安装中,利用机械单轨吊组装代替传统手动拉葫和风动拉葫,效率提高50%;采用2架3趟双硐室运输散件组装工艺,实现运输和组装时间同步,大幅提升效率,实现人员和工艺的最大化利用。

“目前,任楼安装工区全体干群正在全力推进任楼煤矿7264工作面支架设备回收工作。”臧恒断表示,将持续严把过程管控,确保安全生产;精准组织生产,提升生产效能;深挖内部潜力,提高经营质效;注重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