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黄山,是我多年的心愿。
趁着假期,带上妻儿一起来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一览她的真面目。
一入黄山,夹杂着泥土和竹子清香的空气迎面扑来,沁人心脾。抬眼望去,高耸入云的山峰,直插云霄,连绵起伏的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乘坐太平隧道顺山而上,脚下的景色逐渐变得开阔起来。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山林,陡峭的岩壁,一一映入眼帘。随着缆车的不断升高,云雾也渐渐弥漫开来,那种“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壮观非黄山莫属。
“哇!‘大美黄山’太壮观了,不枉此行。”下了缆车,同行游人不禁感叹。
转角的山路蜿蜒曲折,看似近在咫尺,实则峰回路转。伴着人流,走在石阶小道上,阵阵的知了声和鸟鸣声,给幽静的山谷平添了动感和生机,随处可见的翠松轻笼着远处山体,更添了几分迷离莫测,也掩住了前方峰峦的峥嵘面目。
行在山间小径上,偶遇几名逆行于熙攘的人群之中的挑山工,踏着千级台阶挑物资上山,带垃圾下山,我们侧身让路,他点头致谢,途中短暂地休憩后,便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穿梭的身影构成了黄山之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眼前的美景还在继续着、变幻着。上下来回间,山石渐渐显出奇姿,黄山松也纷纷现身了。那些松树,或立或卧,屹立于山峰之巅,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扎根于石缝之中,宛如险境中舞动的精灵,为青黑色的石壁缀上一抹倔强的生命颜色。
除了松树,沿途各种造型奇特的石头随处可见。它们或雄踞峰顶,或斜卧深谷,形态各异,令人遐思无限。“飞来石”,一块庞大的石身,危悬于峰顶之上,石底与山体相触之处却小得仿佛一点即落,令人无不屏息凝神,纷纷拍照留念。“猴子观海”,一块形似猴子一样的石头,蹲坐在凸出的石头上,面向弥漫着云雾的万丈深渊,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还有仙人晒靴、仙人指路、梦笔生花……这些“奇石”,无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
近午时分,抵达光明顶。俯瞰着四周的景色,连绵起伏的山峰与云海连成一片,形态各异的奇松怪石点缀其中,在阳光的照耀下,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仿佛扎进了一幅天然山石画卷,美不胜收。
沿着山路继续行走,石阶也愈发陡峭,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山峰越来越险,几次辗转,便来到黄山迎客松。在刻有“风景如画,一览众山小”的巨石边上,一棵奇松生长在海拔1670米处的悬崖峭壁上,它伸展着翠绿的枝叶,以其独特的形态和优美的姿态,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这一刻,才能真正体会徐霞客“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句话的含义。
下山路更为艰难。小腿开始发抖,台阶仿佛无穷无尽,我们走得格外小心,我牵着妻,妻牵着孩子,一步步踏实了才移动。路走得很慢,却走得从容。不赶时间,不观风景,只专心于脚下的路,和手中握着的人。
将至山脚,夕阳破云而出。回首望去,整个黄山沐浴在金光中,庄严瑰丽,不负“登黄山天下无山”之誉。
黄山不仅是一座山,更像一本自然之书,松石为字,云海为韵,需要以虔诚的双足去诵读。
登山如此,人生亦如此。
(夏伟)